4月24日,2018北京車展開幕前夕,中國兩大整車企業吉利汽車與廣汽分別與愛信AW成立合資公司,布局變速器領域。
吉利汽車通過間接附屬公司吉利羅佑與愛信精機株式會社附屬企業愛信AW株式會社簽署合資協議。合資公司將主要從事前輪驅動6AT(6擋汽車液力自動變速器)及其零部件制造與銷售。
同一天,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與愛信AW株式會社在北京舉行合資協議簽署儀式。根據合資協議,雙方將在汽車自動變速器及其相關零部件制造、銷售、售后服務和相關技術咨詢等方面合資合作,共同提升雙方產品的競爭力和品牌溢價能力。
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國兩大整車企業與愛信的合資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熱議。
“滿足整車企業對高性能先進變速器的需求”
2015年11月18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藍色吉利行動”,開啟了吉利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紀元。其主要任務如下:加快產品從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致力于建成中國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公司;至2020年,將提前全面實現第四階段企業平均5升/百公里燃油消耗限值、讓消費者實現用傳統汽車價錢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夢想,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所有汽車銷量90%以上。
“藍色吉利行動”吹響了吉利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打造競爭力和領先優勢的號角。
2016年11月5日,吉利控股集團發布了“吉利汽車20200戰略”:2020年,年產銷200萬輛汽車,進入全球汽車行業前十強,同時建成最具競爭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
隨著“20200戰略”實施和“藍色吉利”行動逐步推進,吉利對自動變速器的需求量持續上升,對6速及以上高性能變速器的需求尤其旺盛,吉利已有自動變速器產能無法滿足其快速發展需求。
吉利控股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
“與愛信AW成立合資公司,將能更好地滿足吉利對高性能先進變速器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卓越的駕乘體驗和燃油經濟性。”
根據協議,吉利與愛信合資公司注冊資本將為1.17億美元,由吉利羅佑以現金注資40%,將由愛信AW以現金注資60%,吉利羅佑和愛信AW分別擁有40%和60%權益;合資公司將從2020年開始批量生產,其設計產能為每年40萬臺自動變速器。
吉利控股集團有關負責人說:
“與世界知名汽車自動變速器企業愛信AW株式會社成立合資公司,將有助于提升吉利的先進動力總成開發和制造能力,加速推進‘20200戰略’實施和‘藍色吉利行動’。今后,雙方還將進一步探討更廣范圍的技術開發和應用合作,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合資公司將借助雙方在汽車變速器及其零部件制造方面的資源和專業技術,確保未來產品供應穩定。”
根據協議,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公司與愛信AW將共同出資設立自動變速器公司,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17億美元。其中,廣汽乘用車公司、愛信AW持股比例分別為40%、60%。
廣汽相關負責人表示,
愛信AW在AT設計、制造和管理等方面獨樹一幟;雙方此次合資建廠,將有助于培養AT制造專業技術人才,有助于穩定傳祺自動變速器配套,有助于降低成本、確保產品品質一致性、持續為品牌優質發展賦能加碼。
“吉利從收購和出售DSI的經歷受到教益”
2009年6月15日,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澳大利亞汽車自動變速器公司(DSI)的交接儀式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完成。
DSI是全球知名的高端汽車自動變速器供應商,擁有汽車自動變速器系列產品,在排量為1升至2.5升的汽車自動變速器領域擁有世界領先地位。受國際經濟危機影響,DSI在年產量驟降超過一半之際進入破產程序。
“在被吉利收購后,DSI有望在兩年內恢復20萬臺汽車自動變速器年生產規模,并會在中國設廠,供給中國和亞洲其他市場。”DSI負責人一度信誓旦旦。
“吉利收購DSI是雙贏。和廣闊的中國市場結合,有雄厚技術實力的DSI將擺脫困境。吉利將為DSI提供全球發展新戰略,不僅讓DSI迅速恢復生產,確保其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并將向國內外客戶供應汽車自動變速器,創造新業績。” 吉利控股集團有關負責人也曾豪情滿懷。
結果,事與愿違。吉利競爭對手不愿讓被吉利收購的DSI供貨。
山東吉利變速器公司規劃年產能30萬臺,DSI擁有50%股份的湖南吉盛國際動力傳動系統有限公司規劃年產能20萬臺。這兩家公司的DSI自動變速器實際年產量與規劃大相徑庭。
僅給吉利汽車供應配套產品,DSI很難發展。
有人透露,瀕臨破產的DSI被吉利收購之后虧損嚴重,暴露出吉利和DSI資源整合之不足。
2014年11月28日,寧波雙林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雙林集團擬收購澳大利亞DSI61%股權。2015年,雙林集團收購了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業務。這樣,吉利競爭對手就樂意采購DSI自動變速器了。
DSI被雙林收購之后僅用兩年時間就扭虧為盈,吉利也從DSI轉讓中受益。
吉利在其與愛信的合資公司僅占有40%的股份,甘愿不控股,很可能汲取了之前收購DSI的教訓。另外,開發生產自動變速器,需要持續努力提高精度。吉利也很可能吸收了豐田持有愛信30%多股權的經驗。
“從國際合作中嘗到甜頭”
提起吉利和愛信合資生產6擋液力自動變速器一事,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原秘書長陳光祖聯想到吉利收購沃爾沃和奔馳股份的行動。
2009年12月23日,吉利與福特同時宣布,雙方就收購沃爾沃主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
沃爾沃與吉利共同成立研究開發機構,對吉利品牌提升有很大幫助。沃爾沃技術助推吉利汽車走向高端化,吉利讓沃爾沃擺脫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困擾。沃爾沃在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的固有地位,也給吉利進入發達國家成熟市場提供資源幫助。
2018年2月24日,吉利控股集團宣布,旗下吉利集團有限公司在二級市場上收購了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股份。這讓吉利控股集團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
戴姆勒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等方面是引領者,與吉利、沃爾沃可以產生協同效應。這是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一大原因。
陳光祖指出:
“國內汽車企業必須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跨國收購和建立合資企業都屬于國際合作的范疇。國際經濟危機是跨國收購的大好時機。吉利收購沃爾沃,就是抓住了這樣的時機。當前,國際汽車行業面臨巨大變革,變革就有國際合作機會。國內汽車企業要敢于收購跨國汽車公司,要善于收購跨國汽車公司,還要善于集成。吉利在國內汽車行業跨國收購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應該受到表彰。”
陳光祖認為,吉利收購沃爾沃是汽車行業特別重大的國際合作案例,吉利收購戴姆勒股份是汽車行業又一個特別重大的國際合作案例,吉利與愛信建立合資自動變速器公司是吉利開展國際合作的延續性事件。
“這樣的合資是國內自主自動變速器產業化的災難”
中國汽車自動變速器創新聯盟秘書長李盛其和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副教授薛殿倫分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吉利和廣汽從自身發展戰略出發,選擇上述合資合作方式,無可厚非;但是,對國內汽車產業正在從大變強的歷史進程來說,這樣的合資合作值得深思。
經過40年改革開放,國內自主整車企業與發達國家整車企業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內自主整車企業學會和掌握了產品正向開發,對發動機和自動變速器等關鍵總成核心技術難關取得了重大突破;最寶貴的是國內自主企業擁有了整車各大總成匹配的話語權和自主權,具有市場競爭的產品性價比優勢,擁有超大內需市場。這正是國內整車企業和關鍵零部件企業乘勢做強極其難得的戰略機遇和有利條件。李盛其說:“這個時期最需要國內自主整車企業之間、國內自主整車企業與關鍵零部件企業之間、零部件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和產業重組,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更好地發揮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效應,以加快提升國內汽車產業整體競爭實力。”
李盛其進一步分析道:
“愛信6AT并非能夠滿足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的方向性產品。隨著國內‘雙積分’政策實施和汽車節能環保標準逐步提高,配裝6AT的傳統燃油汽車幾乎達不到汽車排放法規標準;配裝6AT的集成混合動力汽車傳動效率、輕量化和成本均沒有優勢。未來汽車需要傳動結構創新,電機、電控和傳動系統三位一體高度集成創新才能滿足汽車排放法規要求。”
汽車自動變速器產業具有資金和技術雙重密集屬性,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十分不易。對此,吉利和廣汽應該深有體會。愛信6AT有20多年發展歷史,擁有技術成熟、質量穩定和大批量產出的成本優勢。廣汽和吉利分別與愛信合資生產6AT,將進一步強化這個成本優勢。
對盛瑞和萬里揚等剛剛進入產業化階段正在成長的國內自主品牌汽車自動變速器企業來說,這樣的合資合作極具破壞力,無異于災難。其災難甚至波及正在批量制造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CT)的長城和江淮等整車企業。
愛信早就經歷了汽車自動變速器從研究開發到批量生產的過程,早就獲取了超額利潤。國內自主品牌汽車自動變速器企業剛才完成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最艱苦的前期產品開發,進入批量產出的最關鍵時期,最需要產業政策與產業鏈深度務實合作共同作用的市場拉動。任何偉大的品牌都是在市場競爭中誕生的,遵循技術積累和自我完善的產品成長規律。
類似廣汽和吉利分別與愛信的合資合作,正是國內自主品牌汽車自動變速器企業最大的渴盼。如果萬里揚和盛瑞等國內自主汽車自動變速器企業能夠和吉利、廣汽這樣市場業績好的自主品牌整車企業深度合作,就能加快建成世界汽車自動變速器行業先進企業的進程。
李盛其指出:
“在中國汽車工業從大變強的新時代,合資賺快錢的汽車產業發展方式會對依靠自主創新、以掌握產業核心技術為根本指向的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產生擠出效應。無數鐵的事實和沉痛的教訓告訴國人,真正的產業核心技術只能靠自己開發,不可能通過購買和合資獲得。”
“10年前,它對提升國內相關技術水平有好處;5年前,它對產業鏈發展有拉動作用;今天,它是被投給國內汽車自動變速器行業的炸彈。” 薛殿倫認為,廣汽和吉利分別與愛信的合資合作發生在不同的時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李盛其說:“吉利、廣汽等國內自主整車企業以良好的市場業績給中國汽車工業自主發展以極大鼓舞,尤其應該主動擔當起促進中國汽車產業長遠發展的歷史責任。”(文:姚福泰 編輯:黃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