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已經成為評價一個國家自動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打磨是工業機器人在實際的生產的應用之一。
傳統打磨
很多機件生產出來后帶有毛刺,因而需要進一步加工去掉毛刺使得機件的表面光滑。打磨這項工作時由工作人員拿工件坐在運轉的砂輪錢通過與砂輪的接觸達到打磨的效果從而去除毛刺,抑或使用其他類別的機器。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會伴隨著火花和粉塵的出現,它們會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傷害,同時也是工作環境變得惡劣,如下圖所示常見的打磨方式。
雖然這種打磨方式能提升產品的質量但也存在眾多的缺點:
1)因火花與粉塵對人體的傷害使得每個工人不可能長期從事這項工作迫使公司需長期招募工人;
2)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工人的工資與材料費用大幅度的增加使得公司的成本也大幅的提升;
3)在工作時工人一般是依照經驗去判斷是否加工完成因而所加工的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4)因人無法長時間集中去做重復性的事,因此工作效率無法保持穩定。
機器人打磨
拓斯達打磨機器人是可進行自動打磨的工業機器人。打磨機器人主要由機器人本體、計算機和相應控制系統組成,并可做復雜的軌跡運動,且可通過手把手示教或點位示數來實現示教。
在手機注塑件行業中,富士康科技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科技制造服務商,旗下產品包括有iphone、等高端手機都廣泛應用拓斯達全自動打磨機器人,用于手機外殼塑膠件拋光打磨,一版三模同時打磨,3D曲線軌跡行走,按需設計。打磨參數直接在打磨機觸摸屏控制臺設定,一機多用,打磨無死角。
在鑄件行業中,很多鑄件要人工打毛刺,不僅費時,打磨效果不好,效率低,而且操作者的手還常常受傷。打毛刺工作現場的空氣染污和噪聲會損害操作者的身心健康。拓斯達全自動打磨拋光機器人靈活自如地將一件件模具拋光,并把拋光好的成品放在規定位置。拓斯達研發的的“機器人全自動拋光機”操作全過程。據悉,這臺“機器人”一天工作量相當于8名熟練工的工作量。拓斯達工程師介紹說,這樣一臺“機器人”如果24小時工作可頂8名熟練技工的工作量,而一名工人可控制5臺機器人。一臺機器人完成一個拋光水龍頭鑄件大概需3分鐘,而一名熟練技工則需10分鐘左右。相同產量的情況下,一臺機器人每小時需耗6千瓦電量,24小時需144千瓦。而一名熟練技工每小時需耗電5千瓦,一天工作8小時需40千瓦,8個人工作8小時需320千瓦。一臺機器人市場價大概在110萬元,而這樣一臺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生產,使用期限至少10年。
隨著對環境保護和勞動保護的日益重視,以及適應生產自動化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為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人們希望改變以往的人工示教法。于是人們開始追求仿真軟件仿真機器人進行打磨,期望利用計算機自動尋找出能產生最佳打磨效果的運動軌跡,再將這條軌跡最終轉換成機器人的運動程序。離線仿真編程的主要好處是:
1)減少停工待料期以及給機器人極大的能力;
2)通過仿真更好地理解過程;
3)減少對昂貴設備的破壞以及人工操作者危害的風險,
拓斯達工業機器人在打磨中的應用,使用仿真軟件仿真機器人進行打磨.通過仿真證明了開發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驗證了工業機器人在實際生產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拓斯達機器人最近被業內評為“2014中國10大工業機器人制造商”,打磨機器人的推出是拓斯達在“無人工廠”實踐中又邁進一大步,拓斯達先后研制出了點焊、弧焊、裝配、噴漆、切割、搬運、包裝碼垛等各種用途的工業機器人,并實施了一批機器人應用工程,形成了具有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為推動我國機器人換人的貢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