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9 9:32:43
隨著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發展,不同形態、不同功能和不同場景的服務機器人產品不斷涌現。而在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紅火和喧囂背后,如何深層次看待服務機器人產業,把握服務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科技改變生活,智能化對社會和人們的生活沖擊將越來越大。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將服務機器人產業列為國家的發展戰略。
相對于中國市場,智能服務機器人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前沿方向,政府的逐漸重視,多項政策相繼出臺。2012年科技部印發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明確指出將服務機器人作為未來優先發展的戰略高科技技術,并提出“以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為重點,研究設計方法、制造工藝、智能控制和應用系統集成等共性基礎技術”。
服務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包括人機交互、導航及路徑規劃、多機器人協調、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具體涉及語音、語義、處理器、算法、通訊、大數據、云聯網等,以實現服務機器人的自主性、適應性、智能型。另外,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包括資金、系統、應用層開發等。服務機器人目前還存在關鍵技術尚未突破的瓶頸。
隨著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發展,不同形態、不同功能和不同場景的服務機器人產品不斷涌現。而在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紅火和喧囂背后,如何深層次看待服務機器人產業?如何把握服務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趨勢?
產業現狀:
1、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工業機器人在生產線上應用比較多,離家庭/個人的生活服務比較遠。隨著人機交互技術的逐漸成熟,機器人直接面向家庭/個人提供服務,服務機器人產業就陸續成型了。服務機器人產業剛剛起步,尚處于一片藍海,市場潛力巨大。
從核心技術模塊到最終場景應用各個層面均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外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整個服務機器人生態及市場競爭格局還沒有形成。許多的創業者、研究機構、投資機構都在思考并積極加入其中,蘋果、谷歌等互聯網巨頭更是在加速推動服務機器人的產業化。
2、服務機器人需求量依靠產業化程度和技術突破。
在美國市場上,如iRobot公司的家務機器人占據約90%的市場份額。iRobot公司成立于1990年,2002年開始致力研發各類家務機器人。憑借先進的技術實力以及成熟的研發團隊,iRobot家用機器人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業界以及消費者的好評。
從掃地機器人需求量取決于“使用頻次”和技術的突破。需求越強,頻次越高的服務機器人場景越容易催化放量,目前產業化最成熟的是掃地機器人和客服機器人,其背后是高頻需求的帶動,發展迅速的是陪護機器人和早教機器人,其背后是剛性需求的推動,而其他機器人由于頻次和需求均不及前述機器人,所以在產業化中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
產業框架:
機器人的技術突破和應用場景升級需要人工智能的推動,2016年人工智能領域主要關注的方向包括:
1)計算機視覺識別(以人臉識別為典型);
2)計算機自適應(以各類機器人為例);
3)各項細分底層技術領域(比如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
服務機器人產業鏈也是以人機交互技術、運動控制技術為基礎,逐步向應用層延伸的邏輯。
產業發展:
根據《規劃》的要求,到2020年,以平臺型智能服務機器人為代表的服務機器人的年銷售收入在300億元以上,預計2016-2020年復合增長率為71.8%。市場剛性需求與政策雙向推動,加之技術逐漸成熟,服務機器人放量可期。IDC統計數據預計,2014-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7%,按此速度發展,到2019年,全球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為1354億美元,成長空間巨大。
服務機器人產業的興起基礎和條件已經具備,對于目前處于初步階段的眾多企業來說,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來點燃終端市場的剛需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