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是機械制造業的基礎工具,刀片是切削加工的關鍵部件。《切削加工刀具專利分析報告》中指出,切削加工大約占了整個機械加工工作量的 90%,切削加工的核心部件是刀具,可見刀具對整個機械加工流程具有重要影響作用。

刀具按照材料硬度從低到高分為四類,主要分為高速鋼、硬質合金、陶瓷以及超硬材料(人造金剛石 PCD、立方氮化硼 CBN)。
硬質合金刀具綜合性能突出,在刀具產品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的統計數據,我國主要刀具企業生產的硬質合金刀具的產值從2015年的39%提高到2019年的47%。未來隨著我國制造業持續升級,硬質合金刀具的產值占比將逐步提高。
圖:2015-2019年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會員企業刀具產值結構分布情況
刀具材料發展的整體趨勢是硬質合金、高速鋼刀具占比下降,陶瓷、立方氮化硼、人造金剛石材料刀具占比提升。
第四屆切削刀具用戶調查分析報告指出,相較于第二屆刀具用戶調查情況,陶瓷材料刀具占比增加了 6%,立方氮化硼材料刀具占比增加了4%,人造金剛石材料刀具占比增加3%,同時硬質合金刀具占比降低了11%,高速鋼刀具占比下降了 5%。
刀具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下游涵蓋了汽車、摩托車,機床工具,通用機械,模具,航空航天,工程機械等應用領域。
調查資料中顯示應用于汽車、摩托車領域的刀具占比最高,為20.9%,應用于機床工具領域的刀具占比為18.1%,通用機械領域占比為15.1%,其余行業的占比均不超過 10%。
現代高效刀具的發展促使汽車領域大規模使用切削刀具加工零部件。汽車零部件是流水線作業形式,大批量、結構復雜的零件的生產加工需要可靠的精加工技術、高效率的生產模式和可控的生產成本。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 汽車零部件加工的工藝走簡化生產步驟和工藝的思路,在粗細加工的各個環節保證加工的完成度,硬質合金刀具在鉆削、車削等工藝中有良好的切削性能,同時具有合理的性價比優勢,在汽車制造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全球市場廣闊,我國刀具消費比差距仍較大
全球刀具市場增速保持穩步增加趨勢。2019 年全球刀具市場規模為 359 億美元,2020 年全球刀具市場規模為 370 億美元,同比增速為 3%。根據相關研究數據,預計到2022年全球刀具市場將達到390億美元規模。
全球刀具市場中,硬質合金刀具仍占據主導地位。全球刀具市場中,主要還是硬質合金刀具和高速鋼刀具,硬質合金刀具占據 63%,高速鋼刀具占據 26%。
我國刀具消費占機床消費比重與制造業強國仍有很大差距。據相關數據統計,發達國家每年刀具消費占機床消費比重為 40%~50%,遠超于我國,2019 年我國刀具消費占機床消費的比重為 25%,與制造業強國仍有很大差距。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制造業行業起步早于我國,隨著現代制造業的發展,很早就已經實現了工具行業的轉型,高端刀具行業發展非常成熟。其中誕生了很多技術實力雄厚,產品系列豐富的公司,現在已成為具有全球領導地位的刀具制造商,主要分為歐美派系和日韓派系。
歐美派系的刀具制造巨頭以山特維克集團、肯納金屬集團、伊斯卡集團等為代表,日韓派系企業以日本三菱、日本泰珂洛、日本京瓷、韓國特固克等為代表。從2018年營業收入來看,歐美國家代表性刀具企業的全球營收相當高,達到150~300億規模, 日韓國家代表性刀具企業的全球營收相對較低,平均在100 億規模。
我國刀具市場達百億級,增速平穩
目前,國內刀具行業存在百億級的市場規模,我國刀具市場規模從 2005 年的 137億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393 億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 年中國刀具市場規模達到 402 億元。
另一方面,中國刀具占全球市場的相對規模保持增長,2016 年-2019 年中國占全球刀具行業相對規模分別為 14%,17%,18%,16%。從市場增長速度角度而言,相較于全球刀具市場,中國刀具市場仍然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2018 年全球刀具市場規模增速為 2.6%,中國刀具市場規模增速為 8.5%,是全球刀具市場規模增速的3倍。
國內市場二元分化,外資品牌壟斷高端市場
國內市場的內部結構存在高端進口刀具和低端國產刀具的二元分化結構。由于我國數控刀具行業起步較晚,和國外企業在高效刀具技術積累和研發實力上有較大差距,當前國內大部分刀具企業仍然以標準化刀具為主,走低端產品路線。
國內刀具市場中,國內外刀具制造商的份額比重都不大,國外企業仍占據了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從2018年中國刀具市場份額表現來看,山特維克占據 7.41%的最大份額,國外刀具制造商的市場份額為 23%左右。國內最大的刀具制造商,株洲鉆石市場份額為3.17%,其余刀具制造商份額較低,華銳精密和歐科億均為0.65%。
國內中高端刀具質量不斷提升,進口依賴度下降
2019年我國刀具總消費額達到393億元,進口刀具約為136億元,而其中絕大部分是現代制造業所急需的高效刀具。
中興通訊事件給中國制造敲響警鐘,關鍵環節核心技術的缺失必將束縛中國高端制造業的蓬勃發展。作為高端裝備制造業配套用的數控刀具,加速其國產化對國民經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根據我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6-2019年進口刀具占總消費的比重從37.17%下降至34.61%,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數控刀具的自給能力在逐步增強,進口依賴度在逐年降低。
我國企業刀具消費比重低,未來空間巨大
在生產成本方面,國外發達國家的刀具成本大約占總成本的 3%~4%,而我國只有 1%。
第四次切削刀具用戶調查報告統計了國內企業刀具消費占比的具體情況,可以看到國內整體的刀具費用比重偏低,刀具費用占總成本比重低于 3%的企業數量相當多,占統計總樣本的 60%,其中有 31.2%的企業刀具費用占總成本的 2%~3%。
刀具消費結構調整加速,數控刀具消費需求增長
我國是世界上鎢礦資源儲備最豐富的國家,但鎢資源利用水平不高。全國范圍內從事硬質合金制品及刀具制造相關的企業較多,但是大多數規模較小,以面向低端市場為主。隨著我國產業政策推進硬質合金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硬質合金制品及刀具結構正得到進一步優化,以數控刀片為代表的深加工產品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取代進口及國產化是我國刀具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十三五”期間,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我國制造業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升級,提升數字化制造水平。數控刀具是數字化制造的組成要素,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質量的關鍵手段,在節約制造成本方面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高端數控刀具依賴進口關乎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是制約我國成為制造強國的障礙。
當前我國大部分刀具企業生產以傳統標準刀具為主的中低端產品,適應數字化制造發展趨勢的數控刀具產品供應不足。近幾年來,我國刀具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在個別領域替代了部分進口產品,但是短期內國產刀具取代進口很難。
刀具行業市場集中度將逐步提升
在發達國家,刀具隨著數字化制造一起成長。隨著制造業對刀具的認識、使用和要求提高,刀具材料經歷了從碳素工具鋼、高速鋼向硬質合金和超硬材料的升級,刀具技術、研發、營銷、服務體系比之前更為復雜,刀具的模仿越來越難,自主創新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型刀具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越來越小。
未來,隨著刀具技術的演進,小企業沒有能力在刀具材料、涂層等領域持續研發投入,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必然被行業頭部企業所淘汰。
目前,我國刀具行業呈現中低端產品無序市場競爭的狀況。大量缺乏技術沉淀、研發能力差、資本實力弱的小企業正面臨被淘汰或被并購的局面,而具有品牌、資本、技術優勢的企業在高端應用領域更具競爭優勢,擁有較大發展空間,將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從而使整個刀具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提高。
國內刀具企業綜合服務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國際領先的刀具生產企業憑借其豐富的產品種類、對客戶需求的深度理解、較高的研發實力為用戶企業提供個性化的切削加工整體解決方案。
未來,我國刀具制造商的角色將發生轉變,從單純的刀具生產、供應擴大至新切削工藝及相應配套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從單純刀具供應商的地位上升至為用戶企業解決加工問題的重要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