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每年將拿出兩億元,連續三年資助企業實施“機器換人”。記者昨日獲悉,《東莞市“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正式印發,將對符合資助條件的“機器換人”應用項目給予最高250萬元的資助,而符合資助條件的第三方服務機構、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等也將獲得高額資助。此外,《辦法》對本土自動化企業有傾斜,使用莞產設備者,扶持比例和最高額度都有所提升。
不限于使用工業機器人
《辦法》明確,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東莞將在“科技東莞”工程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用于推動我市企業實施“機器換人”。
《辦法》規定,“機器換人”主要應用于東莞電子、機械、食品、紡織、服裝、家具、鞋業、化工、物流等重復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行業領域的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市經信局解釋,“機器換人”并不限于使用工業機器人,凡是用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代替人工,都可以歸入“機器換人”的范疇。
據悉,《辦法》對以往“科技東莞”工程政策體系中,涉及鼓勵企業“機器換人”性質的扶持政策進行了整合,不重復支持。
對使用莞產設備有傾斜
根據《辦法》,東莞“機器換人”專項資金資助由四部分組成:“機器換人”應用項目、第三方服務機構、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和項目以及重大項目。其中,第三方服務機構是指提供改造方案、技術支持、金融服務、人才培訓等服務的機構。
市經信局解釋,之所以重視第三方服務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是為了培育和完善機器換人生態圈,在技術、人才、金融、推廣等全方位支持,營造良好氛圍。
東莞每年還將分行業分領域,認定一批“機器換人”重點示范推廣應用項目,單個項目最高資助金額提高至400萬元。不過,每年認定示范項目數量不超過年度資助項目數量的20%。而對“機器換人”重大項目,則按照“一事一議”方式報市政府研究決定。
《辦法》明確提出,鼓勵使用莞產設備。對購買本地生產設備的,莞產設備部分的資助標準提高至總投資的15%。如果莞產設備投入占項目設備和技術投入超過一半,該項目最高獎勵金額提高至300萬元。此外,如果企業使用了莞產設備,又被認定為重點示范推廣應用項目,該項目最高獎勵金額再提高至500萬元。
政策鏈接
“機器換人”應用項目有四種資助方式
通過租賃分期購買設備也有補助
中小企業機器換人,動輒上百萬的設備投入是最大的“攔路虎”。考慮企業的實施困難,根據資金來源不同,《辦法》對實施“機器換人”的企業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資助,包括事后獎勵、撥貸聯動、設備租賃補助、貸款貼息等。
其中,事后獎勵是指企業以自有資金實施“機器換人”應用項目,項目完工驗收認定后,按項目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10%給予獎勵,單個項目最高獎勵金額不超過200萬元。而撥貸聯動稍微復雜,市財政首先按項目總額12%給予立項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金額不超過250萬元。同時,項目由經批準的銀行機構為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市財政按實際貸款利息給予補助,最高貼息額度不超過項目立項資助金額,最長不超過2年。項目驗收后,立項資助金額,減去貼息金額,剩下部分將撥付給企業作為獎勵資金。而設備租賃補助,則是企業通過設備租賃分期購買設備;貸款貼息是指除撥貸聯動外,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購買設備。對以上兩者,市財政優惠按實際支付利息給予補助,時間不超過2年,金額不高于總投入的12%,最高250萬元封頂。
市經信局表示,“撥貸聯動”采取“先政府立項、后銀行貸款、再財政撥款”的形式也是試點探索。而在資助標準方面,為引導金融資金投入“機器換人”項目,后三者項目貼息的資助標準高于事后獎勵,也是情理之中。
【釋疑】
每年2億資助是怎樣確定的?
電商每年扶持1.5億元,“機器換人”每年資助2億元,這些動輒上億的專項資金是如何確定的?記者從市經信局此次專項資金起草負責人處了解到,2億資金有根據,能覆蓋我市大多數企業實施“機器換人”。2011-2013年,全市共260個項目為自動化升級改造,投資額累計71億元,若按項目設備和技術投入10%比例資助來算,需要7個億,每年需要2億多元。而市經信局此前調研,我市確立了每年資助300至500家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按每個項目平均投入500萬元,資助10%計算,加上第三方機構扶持和平臺建設,每年至少需要2億元。
企業聲音
廣東伯朗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榮造:
培育自動化人才應獲獎勵
有兩方面還需要著力解決:一個是宣傳教育,引導企業運用自動化技術是關鍵,這方面的扶持比較少;另一個是人才教育培訓,對引進、培育自動化技術研發人才和設備應用型人才,這方面的扶持未能體現。此外,在資助方式上,我認為直接獎勵值得商榷,特別是對設備企業,最好是通過稅收返還。按照稅收返還,能讓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同時讓利于本土客戶降低設備使用成本,也使得莞產企業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