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意見》再次把國企改革作為東北振興的突破方向。東北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國企眾多,發展基礎較好,未來在政策和制度配合下,改善空間大。如哈飛股份、哈藥股份、富奧股份、一汽富維、啟明信息、長春一東、一汽轎車、出版傳媒、吉視傳媒等。
遼寧各大國企,多個重大改革方案正在醞釀和實施當中。沈陽市國資委主任劉彥學表示,沈陽市委、市政府已明確在機床集團、北方重工、沈鼓集團、東藥集團四戶重點工業企業進行改革試點,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運行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沈陽市屬國有企業,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對《意見》充滿期待。“沈陽機床集團從2005年就想改革產權制度,到現在也沒改成,歷史遺留問題太多”。
沈鼓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2011年,沈鼓已經實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私募基金,引進戰略投資伙伴。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航天科技、北方重工、上海復星、中控集團等14家國企及民營企業成為投資者,沈鼓集團募集了企業發展基金12億元。這筆資金不僅讓沈鼓每年節省3000萬元的融資利息,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成了名副其實的股東,并參與企業發展,從而使純國企的沈鼓集團向股份制企業改制邁出了關鍵一步。
而在吉林,壯大一批民營企業集團,推進民營企業股份制改革已在路上。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進入的行業和領域,依據國家相關要求,制定出臺民營經濟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實施意見。在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等領域遴選一批重大項目,分期分批向社會公布,鼓勵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外資以及各類新型社會資本以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融資租賃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